任务文章 2023-07-10 7人已阅读
新民晚报讯 母女二人搭档开网店卖假货作为副业,女儿担任模特做广告,妈妈负责客服卖货。虽是副业,顾客却络绎不绝,短短一年就销售了各类假冒商品30余万元。近日,普陀警方根据全国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安排,结合“砺剑4号”专项行动,经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母女二人到案后,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7月7日,犯罪嫌疑人张某与黄某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普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母女卖假货赚30余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新民晚报讯 (特约通讯员 宋严 记者 江跃中)母女二人搭档开网店卖假货作为副业,女儿担任模特做广告,妈妈负责客服卖货。虽是副业,顾客却络绎不绝,短短一年就销售了各类假冒商品30余万元。近日,普陀警方根据全国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安排,结合“砺剑4号”专项行动,经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图说:民警在张某家查获大量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普陀公安分局供图(下同)
6月26日,市民毕先生来到普陀公安分局桃浦派出所报案,他在一网店内买到了疑似假冒商品。原来,就在一周前,毕先生为女友准备生日礼物,花重金从某家网店购买了一只某品牌小包以及一副耳坠,没想到收到货品后却发现实物与网店图片“不对版”,且两件商品还是从外省两个不同的地点发来的。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毕先生来到派出所向警方报案。
警方接报后即开展相关调查工作。经聘请专业机构鉴定,民警确认毕先生买到的包和首饰确实是假货。民警根据毕先生提供的线索,结合走访调查后发现,其收到的货品虽从外省寄来,但这家网店的实际经营地却是在本市真华路上的某小区内。进一步循线侦查,民警锁定了网店的实际经营人张某(化名)及其母亲黄某(化名),并掌握了两人的活动范围。
图说:犯罪嫌疑人张某到案
7月6日22时许,民警在真华路某小区内将张某与黄某成功抓获,并在现场查获了价值约10万余元的各类假冒品牌服装、包袋和首饰。
图说:犯罪嫌疑人黄某到案
母女二人到案后,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一年前,女儿张某从网上结识了几家专门制作、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商家,萌生了开网店卖假货作为副业赚点零花钱的想法。于是,她从“供货商”处获取假冒品牌的服装、首饰以及包袋样品,自己穿搭拍摄照片,修图后挂在网店做广告。为了规避法律处罚,每当有客户拍下商品后,张某即与“供货商”联系,提供客户地址,由“供货商”发货,自己则赚取商品的差价。没想到,网店一开就生意不断,为赚取更多利益,张某还邀请已退休的母亲黄某担任客服,自己则安心地做起了网店的“专职模特”。短短一年,母女二人的网店就销售了30余万元的各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7月7日,犯罪嫌疑人张某与黄某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普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母女卖假货赚30余万相关阅读:
主播哭穷卖惨,粉丝是“打赏”还是“打脸”?
“88岁老婆婆生了8斤重的儿子”
“刚出生就会叫爸爸妈妈”
“为母尽孝低价卖货”
……
这样的离奇剧情、“卖惨式”带货
出现在一些情感主播和商家直播间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3月19日,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公告称,平台已对卖惨带货、编造离奇故事、演戏炒作等行为进行违规处罚。
近30天内,平台共处理相关违规直播间446个,封禁违规账号33个,包含“徐忆情感电台 ”、“权哥讲情感”、“光头哥”等10个粉丝超百万的主播。
一时间,网友纷纷拍手叫好:
百万大V卖惨带货假珠宝
公告中提到的“权哥”“权姐”,数日前刚被多家媒体点名......
据媒体消息,近日,石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了一个百万粉丝大V“权哥”。该大V发布一系列悲情故事视频,并直播拍卖“珠宝”,称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资助困难孩子。
可没想到的是,大V卖的“珠宝”与宣传不符,有消费者反映佩戴后出现过敏反应。专业珠宝鉴定师鉴定后表示,大V卖的钻戒并不是所谓的“莫桑石钻戒”,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仿钻,且材料搭配容易致敏。
而至于该大V发布的悲情故事,则有短视频中的演员致歉称,系列故事均为虚构。
截至目前,该大V账号已搜索不到。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全国各地有多名消费者“中招”并遭遇退货难。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仁堂称,作为直播商家,利用编造的悲情故事来进行营销,再售卖假货的行为或涉嫌诈骗。
而2020年9月,山东临沭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直播卖惨案件,被告人傅某借离异身份,装穷卖惨、直播骗钱,最终以有期徒刑三年、罚金十万元的代价,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买了单。
盘点“卖惨式”带货行为
据上述平台盘点,目前,“卖惨式”带货行为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调解感情纠纷”为名“卖惨式”带货:
主播在直播间编造婆媳矛盾、出轨、破产、未成年寻母等故事,演绎调解家庭矛盾、情感纠纷、私人变故等夸张情节,以此行为博取用户的同情心,诱导其购买直播间内售卖商品。如:“让我们伸出援手,帮帮这对失散二十年的母女重聚,您每购买一支手镯就是在为他们的团圆尽一份力。”
二是编造离奇剧情博关注带货:
主播在直播间编造明显不符合常识的离奇剧情以博取关注,诱导用户购买商品。如:“刚出生就会叫爸爸妈妈”,“八十多岁老婆婆生了8斤重儿子”,“丈夫去世6年,打工途中又相逢。”
三是利用同情心“套路”带货:
主播在直播间上演团队矛盾、债务纠纷等情节增加降价戏码,以此夸大商品价格优势,期间常出现叫喊、争吵、摔东西甚至肢体冲突等过激表现。如:“xxx孩子已经连学费都交不起了,今天帮他讨债,已经把欠债工厂老板堵在仓库里,原价3999的戒指现在降价到99,先拍先得!”
这些套路,你中过吗?
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北京时间、北京广播电视台、光明日报
来源: 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游戏 推荐